中醫(yī)治療
中晚期胃癌手術的可能性不大,即便能夠手術也僅為姑息性的局部切除,臨床上,中晚期胃癌的治療多采用放化療聯合中醫(yī)藥治療的綜合手段,以充分結合各治療方法的優(yōu)勢。
中草藥治癌有以下特點:
1、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。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,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。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,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治療好問題的,而中醫(yī)由于從整體觀念出發(fā),實施辨證論治,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,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,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2、可以彌補手術治療、放射治療、化學治療的不足。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,但還有殘癌、或區(qū)域淋巴結轉移、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,運用中醫(yī)中藥術后長期治療,可以防止復發(fā)和轉移;放療、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(tǒng)有相當的副作用,運用中醫(yī)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、化療的副作用,又能加強放療、化療的效果,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療、化療的可以采用中醫(yī)中藥治療。
3、不影響勞動力。癌癥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,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。
4、副作用小。中藥認為該病多屬于“反胃”,“胃脘痛”的范疇.病機是由于飲食不節(jié),憂思過度,脾胃損傷,運化失司,痰濕內生,氣結痰凝久則成積。
藏醫(yī)治療
藏醫(yī)稱胃腫瘤為胃痞瘤,屬于胃癌早期階段。其好發(fā)于中老年,主要臨床表現有:局部腫塊,并可引起梗阻或壓迫癥狀;疼痛,尤以夜間明顯;出血;局部潰爛;發(fā)熱以及不明原因的進行性消瘦。晚期病人出現貧血、水腫、劇烈疼痛、極度消瘦、衰弱等機體衰竭現象。胃癌治療效果的關鍵在于“三早”,即早期發(fā)現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。
胃痞瘤階段,胃癌治療效果較佳。胃痞瘤是食物糟粕不運、精華不化,在胃部結成堅硬的塊狀病變,概括地說有熱偏盛的和寒偏盛的兩類:
熱偏盛的,用藥可選擇藏藥成藥仙露二十五味馬寶丸。飲食上,宜進食食草野獸肉、新鮮綿羊肉、騙黃牛奶的酪和酪汁、新鮮酥油等性涼輕的飲食,腐變和不易消化的蔬菜不宜進食。起居行為,禁忌著涼受寒、劇烈活動、烤火曬太陽。
寒偏盛的,用藥可選擇藏藥成藥仙露帕朱丸。飲食宜進食綿羊肉、耗牛肉、米酒、調有佐料的熱糟把團、融酥等。忌進食無營養(yǎng)、難消化、性涼的飲食。起居行為,住處和衣著宜溫暖。概括地說,痞瘤癥瘕在治療期間,尤其是破裂出血時,要特別注意保護身體體質,忌刺激性西藥,飲食要依據身體和合情況適當進食。起居行為,要禁忌劇烈活動,要涼熱適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