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藥的藥性分為八性,基于五源學說而形成的藥物屬性主要包括重、潤、涼、鈍、輕、澀、熱、銳八性。其中土性藥能堅實機體,具重、潤兩性,能醫(yī)治龍病;水性藥能滋潤機體,具涼、鈍兩性,能醫(yī)治赤巴病;火性藥,其性辛、銳、糙,動,能生火熱,能治“培根”癥。

風性藥,其性輕、動、寒、干,燥,能通精血,使身體堅實,用于“培根’、“赤巴”病的治療。空性藥,統(tǒng)帥諸藥,通行全身,主要用于綜合性疾病的治療叨。此外,輕澀涼三性能誘發(fā)隆病;熱銳閏三性能誘發(fā)赤巴病;重潤涼鈍能誘發(fā)培根病,這是藏藥在臨床配伍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,從上面可以看出,藥性與功效關系極其密切。

需要解釋的是,藏醫(yī)學認為疾病的發(fā)生是“三大要素”,即“龍、赤巴、培根”作用失調所致,而三大要素失調又是由藥物臨床使用不當,飲食不和,起居不適等誘因所致。所謂“龍”,藏醫(yī)認為察受于父精母血的姥合,后天飲食精血與大自然之空氣并合而成,是具有粗、輕、冷、細、硬、動等6種屬性的組合體,就機體的具體生理活動而言,主要是呼吸、運動、排泄、循環(huán)、感覺、機體免疫等機能關系的綜合體。

所謂“赤巴”,是細膩、銳、熱、輕、臭、泄、潮等7種屬性的組合體,就機體的具體生理活動而言,主要是體溫、消化等機能關系上的綜合體。所謂“培根”,是潤滑、寒涼、重、純、軟、勃、糊7種基本屬性組合體,就機體的具體生理活動而言,主要是骨骼的連接關節(jié)腔的潤滑、強身等機能關系的綜合體。

由此可見,藏藥的功效與藥性關系密切,相互對應,并受五源相生和作用的重要影響。
藏藥之八性的詳細解說 來自:http://www.caihonqm.com/cangyaozhishi/5402.html
藏藥之八性的詳細解說 來自:http://www.caihonqm.com/cangyaozhishi/5402.html